全球微速讯:惠农网农技专家王迪轩:33年田间耕耘 用科学观念护航农业生产
发布时间:2022-11-26 09:31:52 文章来源: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食 > 正文

“农业生产不是一项简单的事业,农业工作者一定要有科学种养的观念,这样农业发展才有奔头和前途。”蔬菜栽培技术推广课堂上,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惠农网农技专家王迪轩常把“科学兴农”挂在嘴边。

1989年,王迪轩从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现西南大学)毕业,当时只想着解决家中蔬菜长势不佳问题的王迪轩没有想到,从那之后的三十多年,带着对科学生产的敬意,他将配有一个内存达500个G的蔬菜资料宝库,与益阳市上万个农户家庭打交道,并且借助惠农网“农技学堂”为天南海北的农户解答农题挽回损失。


(资料图片)

(王迪轩于田间指导病虫害防治)

打造种植工具书让农业难题个个“有救”

“王专家,我们三四十亩莴笋还有救么?”今年2月底,休假中的王迪轩接到了资阳区友谊村李姓农友的求助电话,年初的低温雨雪使当地莴笋出现灰霉病症状与沤根现象,莴笋茎根开始不同程度地腐烂,王迪轩仔细查看现场后在用药、清渠方面给出了建议,帮菜农挽回了十余万的损失。

损失虽幸运挽回,但这类“还有救吗”的问题常让王迪轩心痛不已。

三十余年的农技推广生涯中,王迪轩常见由于某个种养殖环节开展不到位、自然灾害防控不及时等造成的农业教训,科学种养成为他线上线下指导生产时提及的高频词。“有些老板从事种养殖业七八年,却连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都搞不清,他们对农业技术不常怀敬畏之心,惨痛的农业教训自然会找上门来。”

(在友谊村拍下的莴笋病害图)

王迪轩对科学的敬畏首先体现在对农业案例的珍视。2月底结束了友谊村的助农行程后,王迪轩将该案例总结成文《友谊村的春莴笋为何不长》并公开发表,希望给更多菜农提个醒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王迪轩这种不愿“点到为止”的习惯令许多个“友谊村春莴笋”案例面世,成为农友们科学种植的工具书。

(王迪轩主编出版的部分书籍)

自2009年始,王迪轩累计主编出版图书75册,发表蔬菜科普文章5000余篇,涉及多种蔬菜栽培技术、种植难题管理等,素材多来自日常的助农案例。王迪轩的移动硬盘里还存有数万张下乡采集的农作物照片与视频,累计储存达500个G,这成为王迪轩进行农技推广与自我提升的知识宝库,也为其斩获了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益阳市最美科学传播者等数个荣誉。

而这背后有一所升级版的开放式农技大学正串联起无数个“王迪轩”式的农技宝库,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将其传播到中国每一个角落。

化身主播专家让农技知识不被距离限制

“小白菜干边一般是缺钙所致,建议补施钙肥”“儿菜普遍发白疑似缺铁锌等微量元素,喷含铁锌叶面肥看看”……不超过24小时,惠农网“农技学堂”上农友们的提问就得到了王迪轩详尽且针对性的回复,这与年初友谊村灰霉病肆虐多时才得专家诊断截然不同。

2022年4月,王迪轩正式入驻惠农网“农技学堂”,成为学堂上千名资深专家队伍的一员。与以往前往益阳赫山区、安化县等地开展线下培训、通过《湖南科技报》《长江蔬菜》等报刊杂志回答农友难题不同,惠农网农技学堂给了他不同的感受。

“当前的农技推广还是有不少的遗憾,线下培训总有种被动‘灌’的感觉,并且时效性也有限制,但学堂上农友的提问不是应付式的,而是具体且真切的,并且整个惠农网APP的服务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展开,大家都想把菜碗端好”,谈及当前农技推广难题,王迪轩认为内容的针对性与回复的及时性都还有待提高,而“农技学堂”线上问答、直播开课等方式让王迪轩的农技宝库发挥出了更大的效用。

自今年4月入驻以来,王迪轩已回答近千个种植问题,回复率达100%,同步上线视频课156节,并且积极参加平台农技知识推广活动,是农技学堂线上直播课与生产交流论坛的常客,平台上超2000万农友在此进行了种养咨询与农技知识学习。

(王迪轩在农技学堂上讲解桑椹病虫害防治方法)

(参加惠农网秋冬农业工作交流论坛分享种养知识)

入驻“农技学堂”后,王迪轩依旧是那个不愿浅尝辄止的“王专家”。借助惠农网农技学堂上海量的用户资源以及农技专家间的交流探讨,王迪轩会定时整理归纳典型的农业难题,并写成《抗疫情稳生产四月蔬菜问题解析》等科普文章供农友们参考取用,而这样的科普类文章,“农技学堂”上已经积累了十万多篇,此外还有超2000节的视频课程、逾50多万条专业知识问答等正在“农技学堂”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如今,王迪轩主攻的种植业领域有所扩大,除蔬菜种植以外,王迪轩还计划学习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知识。“好在种植业可以举一反三,多年工作中也都有所接触,紧跟时代,加强学习就好。”同时,王迪轩也十分感谢惠农网这个平台,让他“科学兴农”的志向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企业供图)

标签: 农技学堂 惠农网农技专家王迪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