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产业到百亿产业集群!沙县小吃成功突围
发布时间:2021-06-09 16:14:15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食 > 正文

在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地方探索中,沙县小吃是一道靓丽的名片。从草根产业到百亿产业集群 ,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沙县小吃整合了全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连锁化、数字化之路。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来到沙县小吃第一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探寻沙县小吃的“成功密码”。

沙县小吃第一村的难忘时刻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龙凤桥,宽阔干净的道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绿荫如盖、溪水潺潺。在寻根追味小吃一条街上,拌面、扁肉、糍粑、芋饺、金包银、豆腐丸、水晶烧麦、将军米粿……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谈起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俞邦村考察时的情景,67岁的俞秀英激动地说道:“总书记非常和蔼可亲,就像我们认识的老朋友一样。”

经营“将军米粿”小吃摊林木英发现,总书记和村民话家常,会关心春卷馅料放什么、金包银和蒸饺小笼包怎么卖,“就跟邻居说话一样,特别亲切”。

回忆起3月23日下午的情形,一路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俞邦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俞和法非常兴奋:“没想到能见到总书记,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

“从村头步行进来,到小吃一条街,到特产小商店,再到小吃文化展览馆,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问,亲切地和村民交流。”对当日的每一个细节,俞和法如数家珍,“房子面积多大,有没有自来水,问的每个问题都和村民生活息息相关”。

村民吴玉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俞邦村,作为一名农村妇女自己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我将继续弘扬沙县‘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精神,在沙县小吃这个行业里奋进新征程,展现新时代农村妇女的新作为。”

村民杨金珠也激动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来沙县,对沙县小吃给予很高的评价,让我对沙县小吃创业信心满满。我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鼓舞下,沙县小吃一定能遍地开花,大放异彩,我将以此为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妇女半边天的力量。”

中国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俞邦村考察时的讲话在俞邦村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让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有信心了。

家家户户做小吃

俞邦村有着“沙县小吃第一村”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俞邦村的人气更旺了,特别是在周末,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并品尝沙县小吃。

俞邦村村委会主任张昌松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俞邦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共有309户1112人,有670人外出经营小吃,占全村人口超60%、全村劳动人口的88%,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小吃行业。村民开的小吃门店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30多个大中城市,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也有布点。据估算,目前平均每家店月营业额能达到9万-10万元。

依靠小吃带动、产业联动,村里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60元。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沙县小吃这么多年来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经验。

“我们这里自然条件差,人多地少,村里挣不到钱,村民就出门做小吃谋生。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村民就开始在沙县周边讨生活。那时小吃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一家人投入几百元,置办一个煤球炉,两口锅,一些碗筷,就可以摆摊。如果愿意多投入几千元,租到一个店面,挂上门头,会是一间体面的餐馆。”张昌松说道,当地有句说法,沙县人创业是“四根竹竿撑起块塑料布,两个煤炉伴只扁肉锅”,拿出看家本领,用最简单的工具做出最美味的小吃。

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店面,一块红黄两色的招牌,几张小桌,再加上一口终日盛着豆腐干、茶叶蛋的煮锅,这就是沙县小吃店最常见的配置。早期的店面还要简陋些,一口煤球炉、两口精钢锅,扁担一挑,就能走街串巷叫卖了。

“开始是亲戚带去福州,没有钱的就从流动摊点干起,挣些本钱后就租店面,发展特别快。”张昌松回忆,最初很辛苦,起早贪黑,他对最初的创业艰辛记忆犹新。

这一时期走出去的沙县小吃业主与沿海地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契合,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而“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沙县小吃正好满足了进城工人群体的需求,填补了中低端市场的空白。

“沙县小吃在创业历程中形成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张昌松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沙县人吃苦耐劳、敢闯敢试,敢于打破发展常规,精益求精。这种在创业中锤炼出来的精气神是沙县小吃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求新求变升级经营模式

从最初融入各地的饮食习惯改进菜单品种,到标准化、连锁化经营提升品质,再到现在探索线上直播、大数据营销等,沙县小吃紧跟时代大潮求新求变。

返乡之后,张昌松参加了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培训班,系统学习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的知识,“一日沙县小吃,终生沙县小吃,经营模式升级了、创业条件变好了,不变的是敢闯敢试的小吃情怀”。

“以前经营小吃要每天与锅、碗打交道,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十一二点。现在直播要策划文案、学习拍摄技巧,也不轻松。但是有付出就有收获,勤劳才能致富。”张昌松告诉记者。

借助“沙县小吃第一村”带来的人气,以及美好的生态环境,俞邦村已吸引了一些乡贤返乡投建了旅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和打包,运营俞邦村公共旅游资源,推出农家乐、瓜果采摘、亲子水上乐园、垂钓池等体验项目。去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公司收入也达500多万元。之前鲜为人知的村落,去年成功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

如今,“沙县小吃”跳出“农门”、跨出“国门”,走出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之路。目前,沙县小吃已在6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在美国、日本、法国等海外地区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合资子公司,门店遍布62个国家,全国门店超8.8万家,从业者超过30万人,年营业额500多亿元,并带动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7年的5.8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为小吃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沙县小吃原有的夫妻店、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跟不上形势,同时真假门店混杂,品质良莠不齐。这时,“有形之手”及时介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沙县小吃从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变成政府引导的支柱产业。

“我们在推动小吃发展上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沙县小吃党工委委员张鑫告诉记者:“村民不敢出去开店,我们就以典型榜样引领,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和制作技艺培训;开店选址、办执照不会,我们就编制‘开店手册’,一本囊括经营小吃大大小小各种事情。”

此后,当地党委和政府适时提出“统一商标、统一技艺、统一形象”的会员制发展思路,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开启加盟店模式。这有效促进了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既降低了门店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又让水平参差不齐的门店实现整体提升,创造品牌效益。

“沙县小吃发展到现在,我们按照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五个化’的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张鑫表示,核心就是以沙县小吃为平台,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做文章。

目前,产业园内入驻了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沙县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12家。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了23家餐饮连锁子公司、21个区域配送中心,供货连锁标准店3000多家。沙县小吃产业已成为沙县第三产业的支柱,成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靓丽名片。

据了解,当地政府为推动小吃产业发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先后制订出台沙县小吃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沙县小吃总部经济发展10条措施等40多份文件,给予资金、培训、政策扶持,累计发放小吃贷款5.32亿元,举办培训班520期、培训2.4万人次。同时把小吃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每五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小吃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小吃办,列入政府部门单位序列,协调全县小吃产业发展工作;成立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集团,建设沙县小吃一条街,注册沙县小吃商标,举办小吃文化节,按照“一城一乡一组织”的思路,在各大城市成立沙县小吃驻外联络处,加强行业管理,推进沙县小吃市场化运作;依托各驻外联络处建立23个驻外党支部,充分发挥驻外党组织的“两个作用”,全面构建沙县小吃组织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一些需要帮扶的特殊人群,沙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凡特殊人员开办小吃店或其他创业项目的,可直接凭营业执照以业主联保或信誉担保等形式,向金融部门申请3万-15万元的小额创业贷款,有效解决特殊人员在创业中遇到的“融资难、借款难”问题。截至目前,共有400多名特殊人员参加了免费小吃技能培训,1200多名特殊人员通过沙县小吃产业实现就业。

俞邦村的乡村振兴靠的就是沙县小吃。 从草根产业到百亿产业集群,甚至走出国门,毫无疑问,沙县小吃的成功经验是我国乡村振兴一把“金钥匙”。希望更多地方小吃在政策的东风中成长壮大,构筑乡村振兴路上的富民产业。(记者 林茂阳)

标签: 草根产业 百亿产业集群 沙县小吃 突围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